第69章(第1页)
-----------------------pa17-----------------------
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同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例如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广东4陈启源缫丝厂,就是以丝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的。
近代民族工商业兴起与洋务运动也有一定联系。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经济上的侵略,直接冲击了封建的自然经济,造成近代国弱民贫的境况。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了维护其统治,学习西洋,以图国富民强,兴起洋务运动。
洋务派官僚兴办军事工业,而后转向民用工业,他们只想借用资本主义生产方法,而不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
但事物的发展是不以洋务派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技术,势必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发展起来。
近代民族工商业,一部分就是由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转化而来。
民族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历程。
大体有四个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是产生阶段。
这一时期兴起的民族资本的工厂不过有160家,基本上是小厂,矿场不过20处,大都是工场手工业。
交通运输业等于零。
总投资不过550万两,还不到750万元,只有洋务派企1业的115。
民族工商业在产生阶段,可谓步履维艰,主要是缺乏资本。
首先,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进行掠夺性贸易,造成民族工业资金不足,市场不畅。
民族工业不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质量,都受到严重制约;其次,同民族工业并存的还有洋务派的官办性质的企业,资本的积累大部分归其所有。
民族工商业还要受到官僚资本的排挤。
1894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民族工商业逐步发展阶段。
甲午海战的失败,举国震惊。
《马关条约》的签订,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从而刺激了国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ldo;设厂自救&rdo;,响彻全国。
另外,甲午海战失败,导致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企业由于财政困难和经营上官僚化等因素,不得不改为招商承办。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引起国人抵制洋货。
基于以上诸因素,民族工商业取得初步发展。
在这期间,共设厂矿532家,投资达11646万元,主要有纺织业、矿业,特别是后期,采矿、发电和食品工业的投资,超过了纺织业。
1914~1920年间,是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民族工商业发展而言,是&ldo;黄金时代&rdo;。
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和1919年五四运动,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五四运动中,商人罢市,抵制日货,对于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是十分有利的。
另外,西方列强在欧洲战场上忙于厮杀,无暇东顾,客观上减轻了西方经济侵略对民族工商业的冲击。
民族工业品出口增加,1913~1919年,出口值增加1了564%。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