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页)
“王亮?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
这我已经想到了,有把徐先写成冯立德的例子,这次的王亮可能也是用了化名。
“哦,可能我记错了,请问你们营销部经理是……”
“是王响,我给您转过去。”
“你好,我是王响。”
是个大嗓门的东北汉子。
“你好,我是上海晨星报的记者那多。
有件事想向您了解一下。”
我停顿了一下,这样子直接问很冒昧,如果他根本就不是那个王亮,从来没买过那个像大脑的怪物,就一定会觉得我这个记者脑子有问题。
好在记者做到现在,冒昧的事情做得多了,脸皮操练得颇厚,微微停顿,就继续开口问:
“请问您两年前是否买过一件奇怪的东西。”
“你是指……”
王响没有一口否认,他的口气,倒像是收藏有许多奇怪物品,不知道我指的是哪一件似的。
我心里已经有数,看来那篇手记中的相关记载八九不离十:“是一件像大脑的不明物,原本在一个叫王杰的人手里。”
“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件东西还在你手上吗?我可能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我没有回答王响的问题,因为我还没有想还该扯一个怎样的谎。
“怎么可能,我已经找过许多机构鉴定都没结果。”
王响的语气十分惊讶,但声音却压低了,在公司里谈这样的事不太合时宜。
“如果方便的话,过两天我来一次哈尔滨。”
这样说,心里实在有些肉痛,尽管当记者的收入不能算是菲薄,可是我总是会为了这样那样的事情走东跑西,还没法报销,到现在还没存多少钱。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以后如果什么事情有x机构来参一脚,得想办法向他们敲一笔当工作经费。
到现在我已经帮他们干了好几回白工了。
“……”
电话那头一时没了声音,如果王响真如那篇手记所说,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又慡气的人,那么我这个忽然冒出来的神秘那多对他来说该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我后天要到江浙一带出差,这样,我可以抽空来一次上海。”
好奇心重的人总是容易相信别人。
这是我最想要的结果,不仅是省下了差旅费不用和报社请假,更重要的是,那块至今为止仍远未清理干净的东海苯乙烯泄漏区。
这是验证欧姆巴的重要一环,要是跑到哈尔滨去试验,欧姆巴是没法回到东海苯乙烯泄漏区的,甚至,这对固化欧姆巴要是真有智慧,碰到水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反应。
至于欧姆巴最后会变成怎样的怪物,我倒是一点都不担心,这点和那位写《那多手记之来自太古》的“那多”
不同,我觉得这世上怪物本来就很多,在大海中又多了一种强大的智慧生物后,原本的海洋霸主海底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和王响互留了联系方式,接下来的几天,我在等待中度过。
梁应物还是没联系上,叶瞳找了我几次,我也不瞒她,于是等待的人又多了一个。
家里新装了卫星,是私装的,一下子多了一大堆台湾节目,让我这个原本不太看电视节目的人一下子热爱起方匣子,台湾的综艺节目千奇百怪,就是新闻也比我们这里好看得多。
台湾灵异学研究比内地开放得多,什么奇奇怪怪的事都能请到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专家,放在台面上大肆讨论。
每个星期六晚上十一点,我有个几乎必看的节目,就是东森综合台的《鬼话连篇》,制作方精心挑选一些据说有灵异现象的场所,比如说凶宅等,安排一些大胆的观众在晚上去亲历,然后用摄像机拍下各种异像。
此外还有撞鬼人上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配上音乐,让我这个经历过更凶险诡异境地的人,都泛起凉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