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3页)
可是,《失落的一夜》和《乌蓬船》这两片那多手记,居然已经在这本杂志上登出来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是《萌芽》,刚才我已经向她打电话确认过了,她还帮我查了一下,是登在2001年的第9期和2001年的第12期上。
负责编辑叫韦林。”
“谢谢你。”
我郑重地道谢。
虽然现在还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这显然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明天带我一起去。”
“什么?”
“别告诉我明天你不会去萌芽杂志社查个究竟。”
“我记得你这个记者还是要坐班的吧。”
叶瞳是一本内部刊物的记者,不象我们这些正式记者一样自由,外出采访需要向领导报告后才能出行。
“我可以请假。”
“别闹了,我向你保证,一有进展立刻向你汇报。”
我实在不想把叶瞳拖进来,到不是怕她坏事,而是这件事现在看起来诡异难测,很难说背后会隐藏多大的危险,而且摆明了冲着我来的,没必要把朋友拉进来一起冒险。
但这话不能对她明说,否则以这倔丫头的个性,就怎么都甩不掉了。
“你保证?”
看来叶瞳的领导管的真的很严。
“我保证。”
接下来要再次入睡就颇费周折,毕竟我和正牌猪还有一些差距。
我不怀疑叶瞳的话,她不可能无聊到如此骗我。
但是,原本这么曲折才送到我手里的两本那多手记,照理,其中记述的故事该是极度的隐秘,现在却居然在一本杂志上堂而皇之的刊登出来。
更离谱的是,那一篇《那多手记之乌蓬船》,居然那么早就登到了《萌芽》上,比我看到的时间早了9个月。
那么容易就能看到的文章,为什么还要辛苦的送给我,难道说是吃定我是不看《萌芽》的?
反过来,如果说以这样的方式让我看到,是为了引起我的重视,那么堂皇的登在这本月销量高达50万的杂志里,又为的是什么?
第二天上午9点我就到了萌芽杂志社。
我很少醒的这样早,在这样的时间,报社的记者大厅里一定还空无一人,连灯都没开呢。
地址是报社里跑出版条线的记者告诉的,原来和上海市作家协会是一幢楼。
巨鹿路靠近陕西路的地方,一幢富丽的洋房沧桑的立在那里,毫无疑问,在1949年以前的老上海,这毕是某位大亨的住所。
而现在,入口处几株翠竹昭示着如今住客的别样身份。
看门人告诉我,萌芽杂志社在这幢洋房的二楼。
走到洋房的内部,我的心脏就剧烈的跳了一下。
这是相当有气势的格局,大堂里水晶吊灯从极高的顶上垂下,灯光在水晶的折射下辉煌的照着蜿蜒盘旋的楼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