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1页)
&ldo;那天我们并没聊太多时候,但裴侍郎很欣赏我!&rdo;李晨自然不愿意在宁成面前多说什么。
&ldo;公子能得裴侍郎的另眼相看,是一件幸事!&rdo;宁成并不知道李晨去拜访裴行俭的结果。
宁成也知道,裴行俭这个人心性高傲,一般的人去拜访,都是不得见的。
李晨去拜访,得到了裴行俭折接见,这一点宁成是知道的。
从这一点上,他感觉到了李晨的不同寻常。
如果李晨能得裴行俭的另眼相看,大力举荐,那肯定比通过他找的渠道,要高上很多。
宁成气势上有点弱了,他清楚,自己能帮李晨的忙,远不如裴行俭的提携。
不过他今天还想在李晨面前表现自己更多方面的东西,当下再道:&ldo;公子,小的不知道你是否准备参加明年的科举?&rdo;
宁成知道,老和尚一直严格教育李晨,要李晨用劲读书,目的就是参加科举。
通过科举而得官,那资历就有了。
但宁成并不认为这是一条很好的通途,毕竟科举不容易及弟,即使中举,得授的官职位也很低,要想获得升迁,难度不小,除非得到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推荐,或者皇帝、皇后的特别赏识,那样可能平步青云,不然到老了,可能还在没混出名堂。
大唐开国到现在,武将的地位并不比文臣低多少,武将入政事堂者并不少,宁成觉得,李晨武艺这么出色,还不如入伍从军,从军中混起。
现在大唐的对外战争不少,要是立下了战功,获得升迁的机会比科举及弟再升职快的多。
而李晨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必须在军中获得一定的势力支持,不然别想成事。
但这个问题,他还是要问的。
宁成并不完全清楚李晨的真正身份是什么,以后图谋什么,但他稍稍有点数,老和尚把一些不是紧急的事告诉了他。
李晨到了长安,接下来肯定要制定以后的计划,怎么做事,怎么筹划未来,宁成希望自己能得李晨的幸运,许多事与他商量,或者交由他负责、处理,因此今天就过来找李晨聊聊。
他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明天有很多人一起来和李晨议事,见到其他那些人后,说不定李晨会得到很多主意,甚至一些人的主意比他还要好,那样他即使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能让李晨刮目相看。
因此他就抢在其他人来见李晨之间,单独和李晨说这事。
他想劝李晨别走科举这条路,想为官通过朝中权贵的举荐,最好入军中,在军中获得一定的职位,然后再想办法混到禁军中。
只要到了禁军中,无论是左右羽林军,还是左右千牛卫、左右金衙卫,那意义都非同寻常。
只要李晨采纳了他的主意,或者认同了他所说,那在李晨心目中,他的地位越加不同一般。
&ldo;科举?&rdo;一听到这个词,李晨就想到了被老和尚逼着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的日子,不禁一阵头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