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陈失淮南(第1页)
第九节陈失淮南
甚哉,陈宣帝之不度德、不量力也,闻齐亡而遽欲进取淮北也。
周之攻齐也,凡四阅月而齐亡,(建德五年十月,至六年正月入邺。
)而陈之攻齐也,则历二年而仅得淮南之地耳。
(自大建五年三月至七年二月。
)且周之攻齐也,是存亡生死之争也,而陈之攻齐,则齐迄视淮南如蒿箭。
陈之与周,强弱见矣。
不争之于齐未亡之日,而争之于齐既亡之后乎?陈果欲复淮北,则齐师败于晋州之后,即当亟起与周分功。
齐必不能分兵捍御,淮北之地,唾手可得。
进取山东,后主可以卵翼,藉其名以抚用任城、广宁、范阳、高宝宁等,周虽强,必不能取之如拉枯朽也。
大建七年九月,陈已有吕梁之捷,此后一年余,周、齐之争方剧,陈竟熟视若无睹,至齐地已定,周人之锐气方新,乃忽欲进取淮北,是诚何心哉?于时蔡景历谏,以为“师老将骄,不宜过穷远略”
。
毛喜亦谏,以为“淮左新平,边民未又,周氏始吞齐国,难与争锋,岂以敝卒疲兵,复加深入?且弃舟楫之工,践车骑之地,去长就短,非吴人所便。
不若安民保境,寝兵复约,然后广募英奇,顺时而动”
。
帝皆不听。
且以景历为沮众,出为豫章内史。
未行,为飞章所劾,以在省之月,臧污狼藉,免官、削爵土,徙居会稽。
盖度出兵之举,弗顺者必多,故以是威众也。
史官论之曰:“李克以为吴之先亡,由数战数胜,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驭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岂不信哉!
大建九年,(周建德六年。
)以吴明彻为大都督,北伐。
十月,军至吕梁。
周徐州总管梁士彦拒战,明彻频破之。
士彦守城不敢复出。
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
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周以王轨为行军总管救之。
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
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
欲密决其堰。
诸将闻之,甚恐。
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
马主裴子烈曰:“若决堰下船,船必倾倒,不如前遣马出,于事为允。”
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
乃遣萧摩诃率马军数千前还。
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
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
众军皆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