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儒玄诸子之学下(第1页)
第四节儒玄诸子之学下
清谈之风,世皆以为起于魏之正始,亦非其实也。
秦、汉之世,黄老、老庄之学,传授迄未尝绝,已见《秦汉史》第十九章第四节。
其中如杨厚、范升、马融、虞翻,皆儒家,而或修黄老教授,或为《老子》训注;升与向长所习,亦以《易》、《老》并称;此已道魏、晋玄谈之先河。
(升争立《费氏易》、《左氏春秋》,引《老子》曰:“学道日损。”
又曰:“绝学无忧。”
)严君平、周勰皆肥遁自甘,而史述其事,或云慕老聃清静,或云依老子、严周之指而著书,则又魏、晋以后,清谈不事事之先声矣。
(《后书·耿弇传注》引嵇康《圣贤高士传》曰:安丘望之,字仲都,京兆长陵人。
少持《老子经》,恬静不求进宦。
号曰安丘丈人。
成帝闻,欲见之,望之辞不肯见;为巫医于人间。
亦严君平之流也。
)不特此也,郎,治术数之学者也,而其诣阙拜章,言“天地之道,其犹鼓籥,以虚为德,自近及远。”
书奏,顺帝复使对尚书。
条便宜七事。
其三引《老子》曰:“人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
又上书荐黄琼、李固,并陈消灾之术,引《老子》曰:“大音希声,大器晚成。”
刘陶著书数十万言,又作《七曜论》,匡老子,反韩非,复孟轲。
数术之家,率多明于天文,陶之学,盖亦与相出入者也。
李固对诏问,引《老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
《后书注》曰:“案《孟子》有此文,谢承书亦云《孟子》,而《续汉书》复云《老子》。”
今案古人引书,经传不别,儒家如是,诸子亦然,进锐退速,固类道家之言,未必非《老子》传中语也。
固迁将作大匠,又上疏陈事曰:“臣闻气之清者为神,人之清者为贤,养身者以炼神为宝,安国者以积贤为道。”
又与朱穆作《崇厚论》,谓道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者同符。
廖扶,父为北地大守,永初中,坐羌没郡下狱死。
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
服终,叹曰:“老子有言:名与身孰亲?吾岂为名乎?”
遂绝志世外,专精经典。
处乱世而贵自全,又魏、晋以来治《老》、《庄》之学者数见不鲜之事矣。
此外《后书》所载,尚有任隗光子。
少好《黄》《老》,郑均少好《黄》《老》书,淳于恭善说《老子》。
可知《老》《庄》之学,东京业已盛行,正始诸贤,实承其流风遗俗。
特以居高明之地,譬诸登高一呼,故其所及者愈远耳。
正始诸贤,居高明之地者,莫如夏侯玄、何晏及司马景王。
《三国·魏志·晏传》云:少以才秀知名。
好《老》《庄》言。
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
《注》引《魏氏春秋》曰:玄、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