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儒玄诸子之学上(第2页)
近代之政先法令而后经术。
其沉默孤微者,亦笃志于章句。
以先王之道,饰腐儒之姿,达则不过侍讲、训胃,穷则终于弊衣箪食。
盖好尚之道殊,遭遇之时异也。
其言,与颜氏此论相发明。
)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
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
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
如此诸贤,故为上品。
以外率多田里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
问一言辄酬数百。
责其指归,或无要会。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
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
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
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
吾初入邺,与博陵崔文彦交游。
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
崔转为诸儒道之。
始将发口,悬见排蹙。
云文集止有诗、赋、铭、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王粲也。
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
魏收之在议曹,与诸博士议宗庙事,引据《汉书》。
博士笑曰:未闻《汉书》,得证经术。
魏便忿怒,都不复言,取《韦玄成传》掷之而起。
博士一夜共披寻之,达明,乃来谢曰:不谓玄成如此学也。”
当时经生锢蔽之状,可以想见。
盖世自有不知体要,妄矜博洽,实极固陋之人,此时皆归于儒,遂致其术一蹶而不复振耳。
《旧唐书·儒林·徐文远传》云:时有大儒沉重,讲于大学,听者常千余人。
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
或问曰:“何辞去之速?”
答曰:“观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皆已先诵得之。
至于奥赜之境,翻似未见。”
所知悉是纸上语,此其所以施之世务,无一而可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