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2页)
&rdo;
&ldo;行啦,就这么办!
&rdo;老洪完全接受了蓉淑介绍的经验。
五月天,淮北平原到了麦熟季节。
刘家郢周围的田野里,麦浪翻滚,遍地金黄,成群结队的老乡在开镰收割。
在一块大地里,蓉淑和村干部带着十几个青壮年还有几个伤员在割麦子。
村小学校长周锡文领着全校师生在搬麦捆,赶车,回运。
这是块一百六十多亩的大地,是分逆产时留下的公田,大家种,收下的粮食三分之二作学校的资金,三分之一做村里的公费。
周锡文斯斯文文地劳动着,有了空闲,就要称赞蓉淑几句:&ldo;安大姐不仅文武兼备,且是田间能手,实为侠人奇士,旷古罕闻呀!
&rdo;
鲍三豆子开玩笑道:&ldo;周先生,你的话咱们不懂,孔夫子又死了,这咋办?&rdo;
&ldo;就会懂的,就会懂的。
&rdo;周锡文尴尬地说。
蓉淑忍不住笑了。
她看周锡文干活很吃劲,便说:&ldo;周先生,你是个读书人,歇着吧。
&rdo;
&ldo;哪里话,哪里话。
&rdo;周锡文干得很来劲。
&ldo;周先生,小麦在书上叫什么?&rdo;刘有才并非开玩笑地问。
周锡文抱起麦捆,略一思索,便摇头晃脑地道:&ldo;五谷之中,有一物焉;幼状若韭,色青绿;既熟,黄若金,高可膝。
农人刈之,脱其衣,得其实,去其肤,食其肉。
此吾北人所尚者,农家恒呼之曰:麦。
&rdo;
&ldo;我的老天爷!
说了半天,还不是个麦么!
&rdo;鲍三豆子叫了起来。
哈哈,嗬嗬,哈哈!
在场的人莫不大笑。
周锡文送麦子走了。
蓉淑笑问刘喜:&ldo;这位校长平常说话也这样吗?&rdo;
&ldo;那才不。
前年,有一回,他老婆跟周祖鎏的副官李狗子搞不规矩事儿,叫他碰上了,好家伙,打闹起来,什么话他都骂。
他这人就是个假斯文,愈在大老粗面前,他愈爱闹斯文,其实,他最不文明了,一个铜子儿掉到地下,都要沾八面土。
&rdo;
&ldo;话不能这么说,&rdo;汪老五不完全赞同刘喜的说法,&ldo;不能光看人家缺点,他跟亲叔爷周祖鎏也不和,抗战还是积极的。
&rdo;
&ldo;我看五叔就是婆婆妈妈的,三句好话一说,谁也是好人!
&rdo;三豆子顶撞村长。
&ldo;怎么的?&rdo;汪老五不高兴了,&ldo;照你这么说,我就没立场罗?我问你:是谁给周家干长工干得最久?谁受的苦最多?我的儿子是给周祖鎏糟蹋死的,难道我连个好人坏人都分不出来啦?&rdo;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