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页)
不若等我安顿好了,再来接你下山?&rdo;
小金昂着扁平的三角脑袋&ldo;丝丝&rdo;了两声,不再跟了,身子一卷一弹,跃上高大的野桑树,盘在茂盛的枝叶间闭目养神去了。
清苓见小伙伴听话地安顿好了,松了口气,樱唇一抿,扶着受伤的胳膊,继续往卫生院赶。
卫生院离山脚有点路,清苓循着舒盈芳留下的记忆,沿着狭窄的田埂绕近道。
好在这会儿正值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地里劳作的村民们早就回家吃午饭去了,田间一个人影子都瞧不见。
清苓松了口气。
七年未见外界的人了,难免有种近乡情怯的忐忑不安。
更何况她和舒盈芳的性子并不一样,万一被村民看出端倪,她可还没想好怎么应对呢。
雁栖公社在雁江县可以说是规模最小的公社,下面就俩生产队。
舒家属于近山坳生产队,顾名思义离山很近。
另外一个生产队叫江口埠,村寨靠近雁江的轮渡码头,地理位置相对近山坳要好得多,定居的人口也多,这从知青比例上就能看出来‐‐江口埠分到三个知青,近山坳就一个。
林杨、刘继红、蒋美华就是分到江口埠的知青,尽管不和舒盈芳一个生产队,住的也远,理应不会有接触和摩擦。
只是大队经常会派一些大寨工,譬如摘棉花、修建集体用房等等。
加上一年数次的大队会议,总会将两支生产队集结到一处。
舒盈芳长得又好,即便不打扮,在全大队一拨年轻姑娘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林杨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姑娘。
无奈舒盈芳父母双亡、奶奶和小叔又不关心、重视,他一个壮小伙子总不好经常上门,别到时人没追到、反被人说去了闲话。
加上家里来电报说,祖父正想办法调他回城,让他这段时间低调点,别临门一脚坏了事。
只得将一腔情愫埋在心里,除了暗地里接济她几回,实在想不出别的法子。
舒盈芳的记忆里,对林杨也是爱慕有加。
一来林杨家是首都的,地地道道的京城人,长相俊朗,举止得体,与雁栖村土生土长的小伙子们相比,自是多了几分与生俱来的贵气;二则,在生活艰难的时期,这名长相俊朗、备受村里姑娘仰慕的知青,对她帮助颇多,甚至还把口粮省出来给她,仰慕加感激,很难不让感情世界尚处于懵懂阶段的单纯少女陷入情网。
可惜心愿未了,就随着男知青另一位爱慕者的恶意行为,香消玉殒。
清苓边走边感叹,赶了将近半个多小时路,总算看到雁栖公社那扇锈铁红的大门了。
公社设在早年被斗倒的大地主家,当然,现在已经成了雁栖大队的集体产业。
大门左右两边的院墙上刷着红色大标语,一边是&ldo;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rdo;,另一边是&ldo;坚决堵死资本主义道路&rdo;,剥落了油漆的锈铁红大门上框,贴着&ldo;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rdo;的条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