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4页)
李廷恩收回心神,目光飞快的在周川脸上掠过,见到对方眼尾依旧发红,心底掀起微微的讽刺。
男儿泪,果是贵重,有时候,却一文不值。
不过这天下,谁又没有私心?
李廷恩不会去计较周川是不是真的旧情难忘,他今日敲打,只是不愿今后逼的要挥刀斩将。
看周川已明白分寸,就缓和了语气,“唐家与孙家又有何干系?”
听出李廷恩口气回温,周川不敢耽搁,“孙姑娘族中三房叔父有一庶女,七年前给唐鹰的胞弟唐鹏做了贵妾。
唐鹏死后,她带着人回了娘家。
没过三月又被长辈做主许给一户地主做了正妻,怀胎七月便产下一名男婴。
后来她再嫁之夫亦死,她便带着孩子回孙家三房一直住到如今。
孙家三房说孩子与唐家无关,可唐家叫人私下去看过那孩子,说与唐鹏生的十分相像,又查探过,说孙姑娘的堂姐再嫁的那男子是……是天阉。”
再稀奇古怪的事情李廷恩都已听过,若非此事与孙青芜有关,以他今日地位,对此等事情根本懒得过问。
他静静听着,待周川说完才问了一句,“孙家三房为何一定要养那孩子?”
不愧是大都督,一下就问到点上。
可此事关碍名声,大都督明显对孙姑娘十分看重。
周川斟酌了一番,尽量委婉的道:“这位孙六姑娘再嫁之人虽是普通地主,家中却亦有良田千顷,名下又只有孙六姑娘所出之子,只怕孙六姑娘是担心夫君今后无人祭祀。”
李廷恩不由哂笑。
良田千顷与祭祀香烟有和干系?
他不想再在这些事上纠缠。
说起来,若能兵不血刃拿下恭州自然是好,实在不行,恭州也并非什么城坚兵壮的地方,他只是不想在河南道大开杀戒,可若要逼他,自顾不得许多。
不过念在唐家有投效之心,求得不是大事,他沉吟一番道:“若那孩子果真是唐家血脉,本将可做主,让他复归唐家。
你告诉唐家人,既把孩子认回去,便需与其余唐家子孙一般看待,不得再计较前事。
孙家,亦须商量行事。”
周川大喜,对于李廷恩后面那句话的含义更是谨记在心,当下应诺,“大都督放心,若唐家将人认回去又不好好善待,卑职就将孩子认为义子,计入族谱,写在卑职正妻名下。”
周川膝下嫡长子才五岁,若将那孩子写在正妻名下,反占了嫡长子的名分。
周川这样说的意思,李廷恩当然明白,他不置可否,唔了一声。
☆、第23章投效
周川出去后,李廷恩自一叠厚厚的文书中抽出一份,飞快扫过,继而自失一笑。
他一身常服,令人备下车马侍卫,去了城外军营。
攻下河西道后,李廷恩驻军在景县,此处乃是河西道与河南道交错之处,中间只隔着座北茅山。
大燕□□时,为便利来往,就令人再北茅山中修筑环山官道,还架了座飞马桥。
北茅山官道易守难攻,且神武大炮等运送艰难,只怕辎重兵在运送时就会遇上不少埋伏,一旦遇上火攻,必然折损惨重。
炮火损失可以快速增补,炮兵却并非能随随便便就找人顶上来。
故而李廷恩暂且驻军在景县休整,自江西道淮扬道等地调集造船高手前往陇右道打造大船,打算以水路运炮营火铳,自陆路运送枪兵刀兵等。
另一面,攻打河西道,亦有不少兵士受伤后要调养,后方粮草补给亦需要些时日补齐。
景县有几家相邻的富户将自家宅院献出来打通给李廷恩以及一干心腹居住,剩下的二十万大军自然只能驻扎在城外军营。
李廷恩今日要去看的,就是伤兵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