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2页)
那一天,潮湿而淋漓的雨水中,温昭明曾静静地对他说:“他们的命运便是复刻父母的命运。”
而那时的自己曾偏执的以为,就算无力向政治开战,他倾尽全力,或许可以扭转不可逆的大势所趋。
此刻,那些他天真的执念,显得如此可笑。
公主昔日的那一句话,如今一语成谶。
那个曾跪在他榻前含泪央求他的孩子,恰如温昭明所说的那样,逐渐复刻自己父母的人生。
此后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学生涌入学堂,也会有人不断的离开。
就算把千字文教过一千遍又如何?他们能够向上的路,早已经被砍断。
世家大族所垄断的门阀政治之下,这些挣扎于困厄之中的寒门学子,几乎面对的是一盘死棋。
人常说命运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但那一刻,宋也川清楚的意识到,如此朝堂、如此政局,想逆天改命谈何容易。
他在不知不觉间,穿过了那条悠长的小巷,重新走到了温昭明曾居住过的府邸门外,此刻这里人去楼空,只有干枯的枝桠从院中伸出来,两三朵零星的红梅开在上面,是整个隆冬时节难得一见的亮色。
一晃近两个月,温昭明彻底消失在他平静得近乎寡淡得生命里。
大概是日子过得平常而庸碌,那些曾和温昭明相处的时光,便会显得如此鲜活、如此明亮。
在这紧闭的门扉后面,温昭明曾宽慰他不要太过顾及自己脸上的刺字,也曾拿着巾帕为他擦拭额角的汗珠。
一切都像是一场转瞬而逝的梦。
不知在这里站了多久,站在不远处良久的青年走上前,将他上下打量一番:“你叫宋也川?”
此人其貌不扬,扔进人群中便很难再将他找到。
见他开口说的是官话,宋也川有些警惕,对着他客气地一拱手:“正是在下,不知阁……”
话音未落,那青年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抬手劈向宋也川的颈侧,余下的话还未说出口,宋也川便昏了过去。
“读书人就是墨迹。”
那青年像扛麻袋一样把宋也川扛在肩上,不疾不徐地走到停在巷子口的马车旁边,三下五除二把宋也川的手捆住,扔进车里。
那青年坐在车辕上,轻抖马缰,哼起小曲,悠哉悠哉地向北行去。
第21章
夜色浓郁,三希堂中,明帝幼时的大伴正在帮明帝宽衣。
明帝的目光落在墙角的博山炉上,突然开口:“朕的凤凰儿太倔强。”
凤凰儿是温昭明年幼时明帝为她起的乳名,这俩年叫得少了。
大伴名叫郑兼,跟随明帝三十多年了,他妥帖地将明帝的外袍取下来,交给侍女,而后恭敬道:“公主殿下是先皇后唯一的女儿,脾气秉性自然是像的。”
明帝的心情原本还不错,这句话打中了他的逆鳞,神色渐渐冷淡下来:“我本以为这个孩子不养在她膝下,便能少学她几分,如今倒是和她如出一辙。”
hr
()
span传送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