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2页)
德国的大学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毕业之后大多能够成为政府的小公务员或者是大企业的职员,王海蒂能考上万中取一的柏林大学也就意味着他能够逃离基尔贫民区这片让人绝望的地域,天空将会是他的极限。
有鉴于此,无怪乎热心的邮差会用替他击节叫好。
权势比不上官二代,财富比不上富二代,高考总能考过他们吧。
抱着悲壮的心理,在富有远见的海瑟薇的催促下,王海蒂无视蒂姆克勒格尔中学同学的冷嘲热讽,劈头盖脸的报考了柏林大学。
作为史上最窝囊的穿越客,王海蒂终于做了一件勉强配得上穿越客身份的丰功伟绩。
王海蒂激越的心情没能持续很长时间,想到海瑟薇的病情,沉重的债务和绝情的施奈德舅舅,王海蒂的好心情瞬间一扫而空。
邮差已经骑车走远,湿漉漉的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邮差略带钦羡的赞歌。
王海蒂那只经常搬重物的手按在了信封上,心情复杂而纠结,苦笑着撕开了那封信。
盖有校长私人印鉴、质地精良的信纸飘了出来。
信并不长,也没有后世南京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那般花团锦簇。
一如德国大学治学之严谨,信里只提到了王海蒂的录取专业、开学日期和注意事项,可就是这么寥寥百十个字,却让王海蒂内心翻江倒海五味杂陈。
王海蒂望着那张通知书,对着信封上的洪堡兄弟画像,犹豫道:&ldo;是柏林还是基尔?&rdo;
安妮劈手夺过王海蒂手中的信,尽管识字不多,却依然好奇的将那张薄薄的信纸颠来倒去的看,似乎比王海蒂本人还要兴奋。
&ldo;这还用得着考虑吗?当然是去柏林啦!
&rdo;
注释:
年经济危机:19世纪持续时间最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其影响从1873年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第一章是柏林还是基尔(三)
漆黑的木棚屋里,小煤炉的炉火正旺,沸水在水壶里上下翻腾,炙热的水蒸气不断冲挤着壶盖,砰砰作响。
安妮还在欢呼雀跃,王海蒂却劈手夺回那份信,将它塞回上衣口袋深处,一头扎进黑暗中。
一点星火自黑暗中划过,伴着刺鼻的白磷味,王海蒂拔起煤油灯的灯罩,用火柴点着了灯芯,刹那间,暗黑的小屋子里开始有了点点微茫的光亮。
&ldo;又没灯油了。
&rdo;望着煤油灯里所剩无几的煤油,王海蒂忍不住掏出口袋里那几块五芬尼镍币,愁眉苦脸的拨弄着。
感谢死伤无数的1889年大罢工,让帝国对工人妥协,建立起相对比较完善的公共福利体系,让王海蒂可以领到一笔令人寒碜的救助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