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第1页)
朱聿键在基本政策上的转变,仍然是值得称道,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是从隆武时期开始的。
而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大顺、大西等农民军残部的联明抗清,南明政权绝对延续不了二十年之久。
其次,朱聿键提出了消除党争、用舍公明的方针。
登基前,任监国时,他就亲自撰写了“缙绅”
、“戎政”
、“儒林”
三篇《便览》。
其中说:“盖国家之治,必文武和于上,始民兵和于下。
不然,立败之道也……”
。
并说:“朕今志在荡平,尽去诸党之名,惟在廷严说谎之条,在外正贪婪之罚。
迩日在廷,似犹有不醒之迷,欲启水火之战,朕甚惧焉……”
。
而隆武在用人取舍上力戒门户之见,不咎既往,只要参与抗清就量才录用。
在这一点上,隆武的见识比那些以正人君子自命的东林、复社骨干人士要高明得多。
最后,朱聿键提出的施政纲略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他是比较关心百姓的,为了减轻民间疾苦,他施政的一个重点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
规定“小贪必杖,大贪必杀”
。
当他听说被清廷逼迫百姓剃头的军民在向南逃难,遭到南明官军诛杀时,特地下诏“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
严禁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施屠戮。
这个政策同清廷的“留发不留头”
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然更得人心。
至于朱聿键个人人品,在南明诸君之中,就更为罕见了。
黄道周曾在一封信里描述过隆武帝的为人,“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登基之后,他仍然自奉甚俭,身穿土布黄袍,安贫若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