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1页)
李小燕今年四十五岁,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九七九年。
当年他父亲在新疆油田工作,一年中回家的时间很少。
她和母亲在河北邯郸地质研究院生活。
母亲是医院的护士,工作很忙。
李小燕小时候常常被寄养在北京的姑姑家。
可能是经常与父母疏远的原因,李小燕自小养成了孤傲不群的性格。
成年后,学习虽不拔尖,经过努力,总算考上了大学,上了一所远在西南成都的专科学院。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北京一家建筑国企上班。
由于父母当年在新疆未回城,后来回城后又赶上了国企改革的裁员潮,父母双双下岗,给李小燕的性格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孤僻、少语,尤其是与父母交流不畅。
一个星期天,李小燕一家在北京五里河一家餐厅请姑母全家吃饭。
起因是李小燕和父母昨天刚因为找对象的事吵完架,有点谁也不想理谁的氛围。
所以,特意请来她的二姑和二姑父,试图通过亲情互动交流缓解一下家庭紧张气氛。
李小燕只和二姑说话:“北京的烤串没有成都的好吃!
对啦,成都的火锅更好吃。”
“你就知道吃成都的火锅。
辣得人真受不了。
我最喜欢的还是北京的烤鸭和小吃,全国哪个地方的餐饮业都不如北京。”
二姑回应说。
“北京人的毛病最多,尤其是吃饭挑剔。
广东饮食的细品慢咽,上海餐饮的精致可人,东北聚餐的大盘大碗,四川饮食的麻辣畅快,都在北京流行过,但最后都悄悄地消融了。
这几年湘菜又在北京流行了”
二姑父插话。
吃饭间,李小燕的父母亲只和二姑、二姑父说话,不和李小燕对话。
等到李小燕姑姑、姑父说了几句话后。
饭场上的气氛变得有点尴尬。
李小燕的父亲一直不敢说话,母亲似乎欲言又止。
看来这场事先策划的饭局,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