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第2页)
景仁帝要查军武,他第一个把东南军的底细抖搂的一干二净。
景仁帝要割除痹症,他派兵保护朝廷派去的钦差,丈量各地豪族的田亩,重新收税。
有他在外支持,景仁帝做事情的底气都多了一分。
几十年以来,君臣二人未见过面,却一直相安无事。
景仁帝对赵家的恩荣很厚,赵家对景仁帝的忠心也没得二话。
这回他忽然病倒,朝廷里顿时乱了起来。
先帝在时,曾夸王老太师和晋国公并称大景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王老太师早就仙去,由杨太傅接任,但晋国公一直在东南屹立不倒。
有他在,东南边境可保无虞。
他忽然病倒,还给景仁帝上本,请朝廷派新任元帅去接任东南陆海两路三十五万军队。
中枢大臣们都有些坐不住了。
晋国公六十多岁了,这年头,武将们能活到七十岁的真不多。
先老英国公那么矍铄的一个人,守了西北不到十年,就驾鹤仙去。
如今晋国公年纪不小了,万一他倒了,东南危机。
景仁帝接到晋国公病重的消息后,立刻召集中枢大臣们议事。
众人都知道,该为东南军选定接班人了。
但这种要命的事情,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晋国公的意图众人都知晓,子承父志,但还要看景仁帝的意思,也要看赵家的忠心。
第一天议事,无疾而终。
第二天,有人提议从朝廷其他武勋世家择选新人去接任。
这也是朝廷惯常的手段,防止一家做大。
但这样的做法有极大的弊端,自来一朝天子一朝臣,放在军队里更是一样。
老元帅有自己的班底,大伙儿都立过功劳,你一个新元帅来了,支使的动谁。
要是想换自己的人马,那就要大换血。
人家好好的,你想换掉人家,不见血不可能的。
一旦见血,损害的就是军队实力,若是有敌方趁虚而入,那就糟了。
景仁帝对这种方法不置可否,让大家提供人选。
大景朝的老牌武将世家还存留好几家呢,如卫家、侯家、甘家、史家,史家的现任英国公驻守西北,卫家败落了好些年,至少有两代人没摸过兵权了,肯定没法胜任,甘家原来倒是掌过东南军,但如今东南军虎虎生威,一般人谁敢去掌,侯家是先帝亲信,现在掌管五城兵马司。
要是说硬挑,也不是挑不出来,但就算挑出来了,谁也不敢去啊。
人家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巢,你去了,到底是当家还是不当家?当家吧,那可太难了,不当家吧,就得做傀儡。
这样商议了几天,景仁帝背着人问杨太傅,“先生这几日如何沉默不语?”
杨太傅低下眼帘,“圣上,臣与晋国公是亲家,不好说话。”
景仁帝没抬头,“先生不是一向秉承公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