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页)
至于清军从东面来,也在陈华的预料之内,如果真那样就好了,历史上正是湖北新军由端方率领入川,导致了武昌起义,引发全国独立浪潮,最终葬送了满清。
渐渐地,陈华终于清晰了“华军”
的处境。
在10-15天之内,华军的主要敌人就是新军17镇34协及其炮标、马标等驻成都、雒城、绵州的部队,这些部队总数在8000人左右,这次进攻凯江的人数就达6000人。
在1个月以内,华军将面对整个四川新军包括绿营的围攻,估计人数在2-3万之间。
绿营不可怕,但新军是一支劲旅。
当然,新军的战斗力还要看这次双方交战的结果。
在2-3个月之间,华军将面临陕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地新军的围剿。
其总兵力可能达到3-5万人左右。
PS:各位朋友,骚瑞。
上传这么晚,是路由器出问题了,朋友来了之后,再买一个路由器,终于可以上网了。
第089章 激战田螺坝1
明白了敌情,陈华开始盘算起来,虽然华军拥有4100人,且火力配备空前猛烈。
但华军的弱点也很明显,就是缺乏战斗经验。
所以,陈华在接到猎豹发回的电报之前,就修改了此前的战斗计划,那就是这次战斗陈华并不准备动用猎豹特战队,而是由一营、二营及炮兵营四个营组成阵线,全面狙击新军17镇的进犯,警卫营作为战役预备队;三营、工兵营留守县城及基地。
既要杀敌,又要练兵!
陈华将自己思考的结论与手下的几员大将商讨,大家都感觉到形势逼人,认为要想保住凯江,必须继续扩军,在三个月内,至少要将华军扩展到一个镇即12500人左右的规模,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军压境的危机。
西元1911年6月6日晚8时,陈华以华军司令的身份成立了“凯江保卫战”
战役指挥部,同时以华军司令和“凯江保卫战”
战役指挥部总指挥的名义,下达了一系列作战命令:
一、兹令华夏民族独立军一营、二营、炮营、警卫荣立即前出凯江城西南的田螺坝,各部务必于6月7日早晨6时赶到田螺坝,并在田螺坝附近山头构筑防御工事,以迎击来犯之敌。
二、兹令华夏民族独立军工兵营及三营之一部,以民团演习名义从即刻起对凯江城实施宵禁和戒严,除非有战役指挥部的命令,任何人只许进不许出;重点监控县衙、绿营重地、电报局等部位。
三、兹令猎豹特战队一队、二队、三队警戒凯江城郊,并对一切可能之敌对行动进行打击;猎豹狙击队随同司令部出征。
四、兹令辎重营做好“凯江保卫战”
之各项军资弹药的保障,同时协助野战医院做好伤员救助之准备……
命令下达完毕,陈华与黄海、郑树林等人带上警卫营匆匆向田螺坝开去。
田螺坝,距凯江城约21公里,是凯江与金镇接壤的一处坝子,在丘陵众多的凯江县,这个足有5000亩的坝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粮仓,而田螺坝的四周,分布着一些相对高度二十余米至百余米的山丘,一条从成都到凯江的大路,从田螺坝的中间横穿而过,然后经过其中两座山丘之间的低矮处向凯江延伸而去。
如果是小股部队,这田螺坝还真不是一个设伏或阻击的好地方,但是数千人的大部队,再加上还有火炮,朱庆澜即便有天大的本事也只得从田螺坝这条路上经过。
经过一夜艰苦的行军,于6月7日早晨6点,华军一营、二营、警卫营、炮兵营分别运行到指定位置。
辎重营带着大量骡马辎重也到达了阵地后方三公里处。
公路两边的山丘,左侧的山丘海拔583米,陈华将其命名为583高地,由一营负责守卫;右侧的山丘海拔569米,自然就叫569高地,陈华命令二营负责驻守。
警卫营则在569高地后方的一座山丘571高地上待命,陈华的指挥部也建立在571高地上。
在清军要突进的大路之前方,则分别由一营、二营和警卫营建立了三道防线。
同时,这次战役总计出动的20门75MM山炮也一字排开在571高地半山的密林里,此外,还有42门60MM迫击炮隐藏在569高地的一侧。
这两处炮兵阵地,75MM山炮阵地由林沐负责指挥,而那36门60MM迫击炮则由智能机器人炮手指挥。
对于炮手、鹰眼和杀神三人,陈华自然不能简单地只告诉众人他们的绰号,而是给他们分别取了一个名字,炮手,名叫陈康;鹰眼,名叫陈雷,与他的“雷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