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第2页)
看他神色,想是没有回旋之地了,尤老爷握着袖口,两手放在膝上,乐呵呵笑着,“大人何必多忧,您在任这些年,并无什么过错,就算朝中纷争牵连到您,也拿不住您什么把柄。”
冯大人睇他一眼,笑叹,“老兄这样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我这些年的交情,落在人家口舌里,只怕也要想法子翻出些花来。”
尤老爷大惊,笑僵在脸上,“大人的意思是……”
“我实话告诉你吧,你们尤家的买卖,眼红的不少。
明年派来替我的李大人有门亲戚就在嘉兴,好巧不巧,正是你们尤家的老对头邱家。
你们两家都是做的丝绸生意,这些年,邱家的买卖做得愈发大,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人家朝中有人。
等那李大人到了嘉兴,你趁早奉承好人家,免得叫邱家挤得没路可走。”
见他虽是好言相劝,可眼色中有些威逼冷意,尤老爷转念就明白,这冯大人是怕人走茶凉,唯恐回京没叫人查出他什么把柄,倒是他们尤家在这头先将他卖了,因此来试探。
尤老爷忙把浑圆的肚子挺起来,语气锵然有力,“我怕他邱家什么?从祖上算起来,也是百年的对头了,祖宗都对他们家没软过气,难道在我这里丢了体面不成?凭他什么李大人,我只认您冯大人!”
冯大人连连点头道:“亏得你老兄还看重我,你只管放心,回了京,只要我熬得过去,就牵扯不到你们尤家。”
他这样“有情”
,尤老爷自当“有义”
,也跟着表示,“大人明年回京,想必是免不得要给旧日同僚捎带些礼回去。
这倒不必大人亲自费心,全由我尤家代劳了。”
冯大人笑赞,“其实官场上,不怕下错注,最怕那些骑墙草。
有时候一条道走到黑,未必不是条生路。”
“很是,很是。”
尤老爷握着圈椅的扶头,呵呵堆着笑脸。
此时倏地听见敲门,是冯家的小厮领着良恭进来。
尤老爷见他便吩咐:“我和冯大人这会要到外头去一趟,你到后头传话给太太姑娘,叫她们多坐一会,等我回来再一齐家去。”
良恭拱手应下,那冯大人扬着声说:“你老兄,这点子小事,叫我府里的下人去代传就是了。”
尤老爷客套着起身,“不好劳动,不好劳动。”
说着挥挥袖,叫良恭先去传话。
这厢跟着冯家下人一路往后头去,路上见有人搬抬些箱子,良恭斜瞟一眼,联想起方才门外听见的几句。
想这冯大人必定是要给调回京去,因此趁着节下礼尚往来的遮掩,先将在嘉兴捞得的大笔家财搬送回京。
诸多赃物,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走到园中花厅上,却见妙真并白池花信同几位小姐丫头正在花间打秋千耍乐。
秋千架扎得离地半尺高,妙真是个胆大的,攀着两边绳索,站在上头向下喊:“再使力推,打得高些,我不怕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