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页)
我衷心祝贺《张学良传》的出版。
我热切期待此书的出版能对促进祖国统一发挥积极的作用。
1988年3月30日于北京
张学良传--将军的遗憾
将军的遗憾
‐‐写在前面的话
人们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影片一旦拍成,很难改动,所以遗憾的艺术每每留下艺术的遗憾。
其实,岂只是电影,人生又何尝不是也常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遗憾呢。
唐代后期杰出的诗人李商隐诗云:&ldo;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rdo;1这不是说连传说中的仙人也有遗憾吗!
由此,使我很自然地想起举世闻名的张学良将军。
众所周知,他是因为同杨虎城将军在五十年前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被长期幽禁的,若说遗憾,在当今之世,在还活着的人们当中,恐怕没有比他对此感受更深的了。
这,从他当年所写的一首诗里,也清楚地显示出来:
万里碧空孤影远,
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渐渐鬓发老,
唯有春风今又还。
这是张学良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囚禁在湘西沅陵凤凰山时,题写在凤凰古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为《自我遗憾作》。
五十多年前,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和宋氏兄妹等作出所谓&ldo;人格担保&rdo;和保证张学良安全的许诺之后,张学良只身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不料却被扣留;杨虎城也被迫离开了西安。
这时,全民抗战已经展开,张学良一方面以西安事变的目的终于得以实现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被囚而忧愤。
诗中的&ldo;孤影远&rdo;&ldo;路漫漫&rdo;,就是感叹他和杨将军的不幸遭遇的,这不也正反映出他义愤填膺,未能效命于抗日疆场的隐痛和事与愿违的遗憾吗?
每当夜阑人静,在长时间伏案工作之余,我常推开通往凉台的门,爱在自己高楼住所的凉台上,向东南方遥望,很想写一点关于张学良将军的文字,可又觉得将这位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潇洒豪爽的勃勃英姿和始终如一的纯真的爱国主义激情,丹心如铁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事迹很好地反映出来,要把他从一个旧军阀转变成为&ldo;特别使人怀念&rdo;的民族功臣的过程如实地加以再现,并对这位曾经走过一条极其曲折、复杂、伟大而又磨难重重的道路,然而却并非完全没有争议的爱国将领的思想发展和无私贡献,尽可能作一些客观、公正的分析、评述,谈何容易!
但由于他的一生的经历和历史功绩深深地感动了我;特别是从将军的遗憾又联想到周总理对他的评价,以及总理为著名爱国人士高崇民改诗的动人事迹,我似乎又茅塞顿开,文如泉涌了。
1961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西安事变二十五周年会议上,张学良将军的老部下和好友高崇民思念将军,热泪潸然,当场赋诗一首,诗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