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2页)
此墓园始建于一九一六年,那是张作霖小有发迹之时。
墓地共占地二十余亩。
在墓园的西南方一座山上,有一方形平面玉石,每当旭日东升,方石闪辉发光。
山的后面,有一座山尖,远望似猴,因而称作&ldo;猴山&rdo;。
一九一六年,张作霖将其亡母灵柩由辽宁黑山县移葬于此,立为祖坟,以后依次埋葬了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氏,&ldo;九&iddot;一八&rdo;事变后,由张作霖的旧部(当时任黑龙江省伪省长的张景惠、伪陆军部长、总理大臣张海鹏等人)操办,将张作霖的尸骨由沈阳采林寺移葬锦县驿马坊与赵氏合葬。
一九八五年八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将此墓园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修复。
墓园的四周,已用青砖砌成花墙,园内立有一块洁白的方石,上面镌刻着:&ldo;张作霖墓园锦州人民政府立&rdo;。
墓园分前、后两部分,由青砖铺成的甬道连接在一起。
前面部分,由两块石碑组成:南面的一块是张学良八岁时为其祖母而立的宣统皇帝三年赐给其祖母王氏的诰命碑;北面的那块是张作霖为其母而立。
两块石碑均由赑屃负碑,碑冠雕有龙身盘曲而形成的九个空孔,称作&ldo;九眼透龙碑&rdo;,做工十分精细。
沿着甬道向里行,有两座坟墓成&ldo;一&rdo;字排列。
一座是张学良的祖母王氏墓,另一座是张学良的父母合葬墓。
两座墓均由水泥封顶,青砖做裙,十分气派。
2
总之,皇姑屯事件发生后,由于东北当局的镇静,再加上张学良的迅速返奉,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权利的交替,形势稳定,这就使得一直伺机而动的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嚣张气焰不得不有所收敛。
因为他们原以为皇姑屯的爆炸声,会使张作霖一命归天,而东北政局也会立即陷于混乱,他们只需多少动用点军队,东北便垂手可得。
谁知,出乎意料的是,张作霖生死不明(出事当天省公署的公报使他们大惑不解,不明真情),虽然发生了炸车案,但东北安堵如常,政治、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年轻的张学良很快便成为东三省的无可置疑的统帅。
当然,要说那时已经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了,那也不对。
因老帅之死而造成的危机,虽已扭转,但危险并未完全消除。
日本人的狂妄阴谋没能完全实现,但却贼心不死,紧接着又打起了东北独立的旗号,逼迫张学良实现其父生前对日所作的所谓保证与许诺,在东北享受更多的特权;同时也准备把他变为一个听凭他们摆布、对他们唯命是从的傀儡,如不顺从,将重新物色人选,取而代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