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第2页)
张学良被非法软禁半世纪之久,希望台湾当局能在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之际,还给张学良一个自由之身。
6高屋建瓴,对比鲜明,这是个严正的批评和抗议,也是个有力的呼吁。
其实,祖国人民和一切关心张学良将军命运的人们,谁不深切思念着他呢?都希望他早日获释,更盼祖国早日统一。
到那时,张学良将军夫妇可以自由地返回他们日夜惦记的祖国大陆,可以到处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看看东北,看看沈阳,看看北京,看看西安。
到那时,张学良将饱览祖国河山之美和翻天履地的变化,同时与亲人团聚,与他那情同手足的袍泽故旧把臂言欢,重话当年,啊,那将是一种多么欢乐的情景呀!
每念及此,我常常会想起郭沫若的一首诗,那是在抗战后期,他在重庆天宫府寓所设宴欢迎周恩来同志从解放区来重庆工作时写的,诗云:
顿觉蜗庐海样宽,
松苍柏翠傲冬寒。
诗盟南社珠盘在,
澜挽横流砥柱看。
秉烛人归从北极,
乘风我欲溺儒冠。
光明今夕天官府,
听罢秧歌醉拍栏。
7
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吗?不,这一天是会到来的。
记得,伟大的马克思曾经预言:&ldo;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它的喜剧。
历史,难道不是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吗?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ldo;一国两制&rdo;的设想,香港、澳门归属问题妥善解决后,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同捐前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呼声愈来愈高了,张将军不会永远是归期未卜,&ldo;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rdo;,中华一统,将军回归,海峡两岸同携手,山欢水笑庆团聚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而每当此刻,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那殷切盼望与友人重逢的满含离愁别绪的诗句,便会又清晰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8
--------
1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四首》中的一首诗,见《李商隐诗选》,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2月出版。
2 刘恩铭:《张学良在台湾》,原载《柳泉》1985年3期。
此系摘引。
3 袁光强:《张学良在台湾》,原载《瞭望》1984年第20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