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页)
杨氏家族底蕴薄,多少年了就出了杨太傅这一枝独秀。
别人发达后都拼命拉扯族中子弟,杨太傅不一样,他对培养族里人一向不大热心。
他能走到今天,一是靠自己的才华,二是靠皇帝的信任。
他在朝中,虽说位高,却没有同党。
据传先帝在时,时任御史中丞的杨太傅基本是个孤臣,除了先帝,他谁也不认。
十二岁的景仁帝上位后,时任御前侍讲的杨太傅又一心跟着他,革除弊政、整顿超纲,渐渐成为景仁帝手里最厉的一把刀。
他不需要同党、也不需要家族,他眼里只认皇帝,两朝帝王都给了他尊荣和富贵。
宝娘看着寥寥无几的同学,与众人打过招呼后,先走向台上,向岳先生呈上了自己写的字,“先生好,学生这几日身子不适,耽误了些功课,这两日写了几篇字,请先生指点。”
岳先生二十来岁,长相清丽,据传年轻时是出了名的才女,还没出嫁未婚夫就死了,婆家不忍她青春守寡,解除了婚约。
后来她连续定亲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岳先生对婚姻失望,自梳后出来做了先生。
宝娘暂时对岳先生不是太了解,记忆中的信息也不多,只得先敬着。
岳先生看了看字,微微一笑,“二娘子的字越发好了,若是身子骨撑不住,也莫要强撑着。
读书之道不在一朝一夕,你去坐下吧。”
宝娘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挽起袖子开始磨墨。
旁边一个圆脸姑娘过来与她打招呼,“二姐姐,你才好一些,别累着了,我来给你磨墨吧。”
这是二房次孙女兰娘,因是庶出女,嫡母刻薄,一向爱讨好宝娘,宝娘也时常给她些东西。
宝娘对她笑了笑,“我养了这些日子,身子骨都养懒了,妹妹让我自己动手吧。”
说话间,杨默娘和杨淑娘一起进来了,先给先生见礼,对着宝娘摇摇打招呼后,各自落座。
岳先生开始了今日的讲学。
杨家女学上午学经史子集,下午学琴棋书画或是女工厨艺。
宝娘一个上午都在认真听课,原身良好的底子都在,她听的不费劲。
唯一麻烦的地方是,她需要努力在脑中搜索,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她需要尽快把脑子里的东西整理清楚,万一哪天都没了,那就惨了。
正院中,秦嬷嬷刚刚得知自己的儿子被撸了差事,撵到庄子上去了。
秦嬷嬷顿时对着莫氏哭,“太太,老奴这一把年纪了,就这一个儿子,因他不大机灵,蒙太太厚爱,给了他这个差事。
本想着以后就这样安生度日,如今却被老奴连累,丢了差事。”
莫氏没有看秦嬷嬷,自然也读不到她的唇语。
但多年主仆,莫氏知道,秦嬷嬷必定是在哭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