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第2页)
&ldo;嫂子怎么这时候过来?入了秋天黑得早,抱着俏俏走山路要小心点。
&rdo;盈芳原本准备加班的,见李翠琴来了,想想很久没准是下班回家吃饭了,洗净了手,接过李翠琴怀里的俏俏,边逗边往外走。
&ldo;今儿老林轮休,晌午带我们娘俩去街心公园玩,遇到放炮米的,我拿米换了几斤年糕炮,你不是喜欢吃这个吗?趁热乎给你送点来。
&rdo;李翠琴说着,抱回闺女,递给盈芳一大袋米炮,有一半是晒干的年糕片放的,咬一口松松脆脆。
盈芳高兴地说:&ldo;嫂子有心了。
走!上我家吃饭,晚了就留我们那睡。
林大哥那让我爹骑车去知会一声。
&rdo;
&ldo;那感情好!你们家那新屋,我还没看够呢。
&rdo;李翠琴笑着说。
第806章骄傲
说到盈芳家推倒旧屋盖的新房子,那绝对是雁栖公社头一份,不,应该说是江北头一份。
相邻两座旧院推倒后,合盖成了一座两层半的大洋楼。
碍于院墙间的小路不归盈芳家所有,属于公社的集体土地,洋楼一层,是独立的两座小楼,二楼开始才衔接成一体。
二楼往上的阁楼,也不是规规矩矩的平屋顶,而是中间尖、四周一圈平台式的矮屋顶。
尖屋顶的南斜面装着萧三爷托老熟人弄来的卫星天线。
有了卫星电视,盈芳家更受大伙儿欢迎了。
只要是农闲或节假日,都会有老人、孩子来盈芳家看电视。
爱屋顶用来干嘛呢?天气好的时候,平台上晒晒菜干什么的。
晒在屋顶平台比院子里干净多了,人来人往的也不影响走路,总之很实用。
看上去又给人一种小城堡的感觉。
可谓是实用和美观相结合。
洋楼的进深依然按着老宅的进深,十分深阔,每间房都带着窗户,敞亮又开阔。
最让盈芳满意的就是厨房了,大大一间,双口土灶和现代煤气灶的和谐结合,还沿着墙壁打了一溜的料理台和橱柜。
锅碗瓢盆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不用的时候都收在橱柜里。
不会让人踏进厨房无处下脚的逼仄感。
屋前屋后的院子也整修了一番。
八十年代以后,国家不再限制农户的鸡鸭只数了,相反还鼓励家庭养殖。
条件好的人家,还租赁集体闲置的土地,办起家禽养殖业,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发家致富的专业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