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页)
河山无恙主人非。
然而,蒋介石的感受却是与此大相径庭的,他最关注的,不是民族的危机,国家的兴亡,仍然是他的权势,他的名位,以及那个他始终耿耿于怀的剿共战事。
果然,正如古人所说的,图穷匕首现,当走马观花的游览一结束,蒋介石就立即向张、杨发布了向红军进攻的命令。
张学良面有难色,对此很不赞成。
他不愿意再打内战,而一心要走联共抗日的道路,他不仅在此之前当面向蒋说过(那时蒋对此当然是听不进去的),而且在前不久给蒋的一封电报中也痛切陈辞,作了诚恳的规劝。
如他在电报中说:&ldo;居今日而欲救亡图存,复兴民族,良以为除抗日外,别无他途。
比来寇入益深,华北半壁河山,几全沦陷,而多数民众咸感觉忍无可忍,抗日声浪,渐次弥漫于全国,中枢(有)领导民众之责,似应利用时机,把握现实,坚民众之信仰,而谋抗敌之实现。
否则民气不伸,骚动终恐难免。
彼时中枢或反处于被动地位,其失策孰甚!
良年来拥护统一,服从领袖,人纵有所不谅,我亦矢志不渝,固为分数当然,情不自己,亦以深仇未复,隐痛日甚,愧对逝者,愧对国人。
所日夜隐忍希冀者,惟在举国一致之抗日耳。
&rdo;在蒋氏此番来西安后,张学良更进一步向他说明,这还不仅是他个人的看法,而是西北广大军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请他三思。
不料,蒋却大发雷霆,声称:&ldo;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叫你向东,你就应该向东,我叫你去死,你就得去死。
不要问为什么。
至于士气,关键在官不在兵,只要当官的身先士卒,士兵是决不会后退的;如果当官的贪生怕死,畏缩不前,士兵们也是不会认真作战的。
风吹草动,兵随将走,这个道理我想你是懂得的,唵,唵!
&rdo;
蒋介石在接见杨虎城时,因杨也提到&ldo;部队抗日情绪高,剿共士气低,值得忧虑&rdo;的问题,所以蒋介石也向他重申上述主张,杨虎城对委员长的高论虽不敢苟同,但也未同他争辩。
可张学良却斗胆进言,讲了自己的不同的见解,他说:&ldo;风吹草动,兵随将走,诚哉斯言!
但这个将要是良将,并真正是爱国爱民的,还必须得把路看清楚,若是不走正路走邪路,那就糟了。
士兵们因为不明真相,也可能暂时会跟他走,但他迟早是会被抛弃的。
再说,你有你的理,他们也有他们的理,如他们爱说,日本侵略我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要把中国的老百姓变为亡国奴和他们的奴隶,这,我们是决不答应的。
我们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rdo;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