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1页)
通过情报小组与中共中央特科的秘密情报交换渠道,这个情况很快转到了江西红军总部。
后来,当国民党军队得意洋洋地用大批骡子运输队运送这些新式山炮时,出乎意料地遭到了红军爆破小组和赤卫队的袭击。
一路上,打打停停,使运输队损失过半。
等把剩下的十几门山炮拼装好,秘密架设在赣南红军指挥部附近时,红军主力部队已敏捷地撤出了火炮攻击的范围。
德国军事顾问苦心经营的&ldo;大炮计划&rdo;失败了,德国兵工专家期待的那种&ldo;炮轰效果&rdo;也无法核实,最后不得不暂时中断对国民党炮兵团的补给和培训。
此外,佐尔格情报系统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即观察国民党军队武器和装备,以便从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估计。
由于大部分进口武器都是经港口运进内地,并在上海的大银行里结算费用,所以这项调查工作相对容易。
中国军备生产如同后勤仓库一样,也高度集中。
南京的兵工厂也叫军火库,是供应陆军和空军现代武器的最大补给中心。
佐尔格成功地搞到了一张南京军火库的方位蓝图,并拍摄下来送到了莫斯科。
当时,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约65000人,然而,这些部队却只有不到四万支枪。
换句话说,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只有一半或三分之二的部队有枪枝。
在同国民党匪军的激烈战斗中,英勇的红军战士不得不用长矛、大刀来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
武器成了红军部队的头等大事。
在国民党军队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之际,中央特科转来了一条情报:希望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小组能为红军盗运大批武器。
上海的码头,成了外国向中国输送武器的集散地、中转站。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至少有上万支枪械从此运走。
佐尔格派出了精悍的情报人员开始活动。
因为他发现国民党的官僚机构自上而下到处蔓延着营私舞弊、腐化堕落之风。
一切都为了钱,用钱可以达到一切目的。
国民党军官们为能够住进最昂贵的外国饭店,去旅行者的夜间酒吧和欧洲人开的妓院里鬼混,经常偷偷地出售武器,换取美元。
德国军事顾问小组的军械员更是不愿放过赚钱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从德国开来一艘几千吨级的货船,上面装满了步枪和子弹,估计有七八千支,子弹不计其数。
负责此项接收工作的是国民党后勤部门的一名上校陈少堂,和德国驻南京兵器检查员冯&iddot;霍恩哈特上尉。
陈少堂是个极其贪婪的人,对金钱的欲求甚至达到了贪得无厌的地步。
而霍恩哈特虽然规矩一些,但迫于家境也常干些铤而走险的买卖。
佐尔格早就掌握了这两个人的底细,于是便派遣情报员米申来完成这个任务。
康斯坦丁&iddot;米申,俄国人,曾在俄军通讯连服役。
日俄战争期间被日军俘获,送到东北关押。
后来,他获释来到哈尔滨,在此认识了马克斯&iddot;克劳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