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1页)
问题是,她不会使用现代化的微型照相机,可情报小组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训练她如何使用。
这时,情报小组中一个叫约翰的小伙子出马了。
他献出自己的一架莱卡照相机,对其进行了改装。
他固定好所需的光圈和曝光时间,用根栓着铅块的线测定好相机与所拍物体的最佳距离。
这样,章文先的助手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教会了施太太照相:把纸面放在落地灯或台灯的下面,用铅块压住,然后把线拉直,拿稳相机,慢慢地按下相机的快门,照完一张马上卷一下胶卷。
换胶卷也并不复杂。
这一套照相方法学会之后,施太太把照相机和十卷胶卷同她采购的物品以及情报小组预付她的报酬(几瓶名贵的法国香水)悄悄地拿回家,放在了她的衣箱里。
情报小组都在焦急等待她的进展。
终于有一天,约翰把施太太送来的胶卷冲洗了出来。
大家从定影盘里一张一张地把照片取出。
照片上有德文、英文和中文,有各种数字和符号,还有私人信件和复制的指令,简直就是个大杂烩。
还有许多被弄破了或是照偏了的照片。
当然不能要求施太太系统地、一页一页有条不紊地进行拍摄,因为她毕竟是个外行。
克劳森、佐尔格和约翰根据语种粗略分类,而后由佐尔格看英文资料、克劳森看德文、把中文的留给常同志看。
不管怎样,这个窃取国民党核心部门密码的计划初见成效。
有意思的是,施太太是个很聪明的人,在一个月以后便会熟练地使用照相机,而且根据联络员教会她的常见德文缩写句式,竟能辨别出文件的种类来。
这样,初期那种大杂烩的局面逐渐减少,代之的是越来越专业的文件。
不过同时,施太太的价码也在提高,从最初的香水到后来的名贵时装,以至最后的现金,情报小组都尽量满足了她的要求。
就这样,情报小组掌握了国民党南京总司令部及其下属各师、旅部进行无线电通话的密码。
三个月后,施太太从浙江最后一次将材料送来时,附带也把莱卡照相机带来了。
她说要随她的丈夫去武汉,这种事情不再做了。
令人惊奇的是,施太太送来的最后一批资料中,意外地拍摄到一本附有德国军事顾问与国民党进行联络的公务电话号码和私人电话号码。
根据这个材料,佐尔格向莫斯科中央总部列出了一张在中国的德国军事顾问名单和职务表,并报告了他们在中国的活动情况。
佐尔格还在名单上标明了兵种的分类及所在军队的工作使命。
1931年夏,中国政局风云变幻,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一天,佐尔格找到方文严肃地说:&ldo;过去一年多来,我们是赤手空拳深入敌人心脏里去。
现在敌人逼到了我们头上来了,我们急需防御的武器,我们应即刻买十支手枪,越快越好。
这一紧急任务,我以共产国际的名义交给你,必须完成。
&rdo;
方文接到这一新的紧急任务后,立即去找神通广大的蔡老板‐‐蔡叔厚同志。
在&ldo;绍敦电机公司&rdo;,方文见到了蔡叔厚,直截了当地把买十支手枪的任务提出来。
蔡叔厚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这倒让方文有些吃惊,因为买枪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买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