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1页)
从另一路撤离的李泽才,被汉布尔格接走,在外躲了一夜,想想家里还有一些钱和衣服,次日清晨,便抱着侥幸心理悄悄溜回住所,结果被守候在暗处伏击的侦探截获。
李士英等三人被捕后,国民党警特机构为进一步深挖中共地下党员,迫不及待地致函上海第二法院,要求将李士英等人&ldo;提回讯究&rdo;
当时,法捕房以发生地在法租界为由,拒绝引渡。
将李士英等人关押在大自鸣钟法捕房看守所(今金陵东路174号)。
笔者从有关材料中找到了巡捕房审讯李士英的片段,情况是这样的:
探员瞪着眼、抿着嘴,审讯李士英道:&ldo;是谁让你们干的?你的后台是谁?&rdo;
李士英按事先准备好的统一口径道:&ldo;我是河北来的农民,今年5月1日来上海找亲戚,想让姑夫给我找个活干,谁知来到上海找上门,姑夫一家已搬走了。
无奈身上的盘缠已用尽,只得到处漂泊。
那天在公园里认识了一个老乡,我帮他打工,他供我吃饭,就成了朋友。
他那天被流氓欺负,我就为他两肋插刀,做人嘛就得讲义气。
&rdo;
探员盯着李士英的眼睛追问道:&ldo;那你平时住在何处?&rdo;
李士英早已想好了答辞:&ldo;火车站、马路边、公园里,四处为家。
&rdo;
探员看文绉绉地审讯无多大收获,便又改为用刑讯逼供。
反复折磨近一个月,案情丝毫没有进展。
就在李士英庆幸自己度尽劫难,使对手无可奈何之际,突然法租界巡捕查出了李士英在西藏路忆德里296号的住处,从他租借的房内发现了手枪子弹和马列书籍,探员如获至宝,又劲头十足地重新提审李士英。
对方先不说话,将《共产党宣言》等几本油印的书往台上一扔,李士英一瞅,心里&ldo;咯噔&rdo;一下,心想这下完了,但表面上却依然不露声色。
对方突如其来地问:&ldo;这是什么?&rdo;
李士英继续佯装糊涂:&ldo;是书。
&rdo;
&ldo;怎么解释?&rdo;
&ldo;我没见过。
&rdo;
审讯者颇为自得地说:&ldo;这是从你忆德里的住处搜到的。
&rdo;
李士英仍然一脸茫然:&ldo;什么忆德里?&rdo;
对方眯眼意味深长地说:&ldo;你应该最清楚!
我们还有其他证据,包括你的照片。
&rdo;
李士英一听就知道对方在诈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