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1页)
1934年5月,汉布尔格一行到达奉天(沈阳)后,立即住进事先安排好的大和饭店。
恩斯特搞来的莱因金属与打字机公司介绍信,汉布尔格从伊文斯书店弄来的证明文件,全都公开地放在起居室里,随时准备应付警察、特务的检查。
在饭店里他们从来不谈工作。
他们在奉天的任务,是要配合&ldo;九&iddot;一八&rdo;事变后东北的特殊形势,在抗日部队和苏联之间建立电台联系,将抗联的处境和要求及时报告给苏联,同时向抗日武装传达苏联的建议。
他们的工作一开始便遇到挫折:在奉天根本买不到组装整流器所必须的变压器。
为此恩斯特又踏上漫长的旅程返回上海,在罗尔夫的帮助下,把购买到的变压器藏在一把沉重的安乐椅的底座内,用铁丝固定在弹簧上,托运到汉布尔格手中。
随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一处可以安装电台并使之运行起来的住宅。
庞大的日本官员机构把所有空住宅都贴了封条,剩余的都是些逃跑的东北军将领们的豪华别墅。
但对于汉布尔格来说,这些孤零零的豪宅都显得太大。
最终,汉布尔格相中了一栋石砌的二层小楼,据称原是一位东北军将领为情妇购置的香巢。
在征得房东,那位已移驻北京的东北军将军的肯定答复后,汉布尔格以惊人低廉的价格租下了这座小楼,每月租金只相当于大约30德国马克。
汉布尔格很快就迁入新居,与此同时,恩斯特的电台也已组装就绪。
1934年6月的一个深夜,奉天一座简陋的石楼里,仍然亮着微弱的灯光。
不过这灯光从外面是一点也看不见的,因为吊在空中的灯泡被一个黑布罩紧紧罩住,一束只够阅读和写字用的亮光洒在办公桌上,窗户上还严严实实地插着护板。
灯光下,汉布尔格头戴耳机在静静地发报。
嘀嘀哒哒的电波声,在小小的石屋内回荡。
汉布尔格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嘀哒,嘀哒……她一口气发出了300组密码。
整个城市都入睡了,只有汉布尔格一个人醒着,向太空里发送着抗日武装的消息。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苏联海参崴,一名红军报务员正在接收这些消息。
这样的工作大约每周都要重复一两次。
通过无形的电波,他们向中央汇报抗日武装的行动计划和执行成果,拍发关于政局和军队士气情况的报告,以及通报最新的、值得关注的动态动向。
工作之余,恩斯特偶尔也会带汉布尔格到沈阳郊外游玩散心。
在一次去游览东陵的途中,不巧下起了小雨,恩斯特和汉布尔格跑进路边一家小杂货铺里避雨。
小铺里有三名&ldo;满洲国&rdo;的&ldo;靖安军&rdo;士兵,正坐在炕头上和白胡子老掌柜扯着闲话。
从他们的闲谈中,汉布尔格第一次听到了邓铁梅的名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