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1页)
第4节杨奠坤:神秘的瓦尔德尔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对上海发动进攻,国民党第3战区部队奋起抵抗,淞沪会战由此展开。
10月底,日军从国内和华北战场抽调至上海的兵力已达20万人。
11月9日,在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后,第3战区军队撤离防区,上海失陷。
12月5日,外滩公园内,走过来一位身穿风衣的年轻人,他手拿一份报纸,似乎在等待什么人。
一会儿,一位身体魁梧的外国人走过来,两个相视一笑,握了握手,向公园深处走去。
原来,这是共产国际中国第二情报组的两位负责人‐‐伊万诺夫和杨奠坤在接头。
杨奠坤有些焦急地说:&ldo;伊万诺夫同志,由于淞沪战争的爆发,南北交通中断,我与我的助手张逸仙失去了联络。
&rdo;
伊万诺夫笑了笑说:&ldo;我们的联系怎么能中断呢?要知道这是一条真正的秘密战线。
&rdo;他小声地告诉杨奠坤:&ldo;聪明能干的古斯达夫装配了一部收发报机,我们已经恢复了同他们的联系。
&rdo;
杨奠坤不由感到一阵欣慰。
张逸仙果然不简单,在艰苦的条件下竟能自制电台恢复通讯。
杨奠坤问道:&ldo;那我在这里做些什么呢?&rdo;
伊万诺夫说道:&ldo;发展组织,扩大侦察范围。
&rdo;
杨奠坤从外滩公园回到自己的秘密住所,法租界环龙路117号的一幢小楼上。
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杨奠坤坐到桌前,拿出密写药水开始向关外的几处联络点书写秘密指令。
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为什么习惯于拿枪的手却拿起了笔,为什么习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如今却躲在这里书写情报?杨奠坤闭上了眼睛,仿佛这26年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
杨奠坤,1911年9月28日,出生在黑龙江阿城县农村一个农民家庭,他11岁进本村私塾学习。
1926年夏考入哈尔滨市第二中学,逾二年,又考入哈尔滨东省特别行政区第一中学读高中。
1929年加入中国共青团。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满洲特委工作。
1932年进入中共满洲省委负责军委工作。
1932年春,被哈尔滨日本宪兵队逮捕,任凭敌人如何逼问,也没泄露组织机密,关押两个星期后获释。
出狱后,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向他布置任务,希望他到吉林的磐石地区开展武装斗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