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页)
一些不同国籍的水手、商人、掮客、搬运夫、当地苦力都涌到码头上来了。
显然是船马上就要到了。
天气相当晴朗,因为刮着东风,所以很冷。
淡淡的阳光照耀着那些突出在城市上空的清真寺的尖塔。
举目南望,有一条长达两公里的长堤,象一只巨臂伸在苏伊士运河的港湾里。
在红海上,飘浮着星罗棋布的渔舟和小船,其中有些船只,依然还保持着古代船只的那种美丽的式样。
费克斯由于职业上的习惯,一面在人群里走着,一面打量着来往的行人。
这时已经十点半了。
“这条船不会来了!”
他一听见港口的钟打十点半,就嚷着说。
“船离这儿不会太远了。”
领事回答说。
“这条船在苏伊士要停多久?”
“停四个小时加煤。
从苏伊士到红海的出口亚丁港,有一千三百一十海里,必须在这里加足燃料。”
“这条船从苏伊上直接开往孟买吗?”
“是的,中途不搭客,也不再装货。”
“那么,”
费克斯说,“假如这个贼是从这条路来,并且又真是搭了这条船的话,那末,他一定是打算在苏伊士下船,然后再去亚洲的荷兰殖民地或者法国殖民地。
他当然会明白印度是英国的属地,待在印度是不保险的。”
“除非他是个很有办法的贼。
您知道,一个英国罪犯躲在伦敦,总比跑到国外去要好得多。”
领事说完这话就回到离此不远的领事馆去了。
这两句话使费克斯盘算了老半天。
他独自留在这里,心里感到十分烦躁和不安。
但是,他同时又有一种颇为奇怪的预感,他觉得这个贼,准在蒙古号上。
的确,假若这个坏蛋离开英国是想到美洲去的话,那么从印度走是一条理想的路线,因为在这条路线上警探的监视比在大西洋那条路线上要松得多,再说,即使监视的话,也比较困难。
事实并没叫费克斯长期陷于沉思的苦境。
一阵汽笛的尖叫声宣告轮船就要到了。
成群的搬运夫和苦力都急急忙忙地跑上了码头。
这股乱劲儿简直叫人为旅客们的手脚和衣服有点担心。
转眼之间已经看到庞大的蒙古号在运河里直向码头开过来。
十一点正,蒙古号一面从排汽管噗噗地冒出蒸气,一面就在这烟雾弥漫的港湾里抛了锚。
船上旅客相当多。
有些旅客站在甲板上眺望着全城美丽如画的景色。
但大多数旅客都上了那些靠在蒙古号旁边的接旅客登岸的小驳船。
费克斯打量着每一位上岸的旅客。
这时,有一位旅客,使劲推开了那些要替他搬东西的苦力,然后走到了费克斯的面前,很客气地问费克斯能不能告诉他英国领事馆的地址,同时拿出了一张护照,显然,他是要找英国领事办理签证手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